走進普洱茶
茶,作為世界上三大飲料之一,其防病健身的功效越來越引人注目。在全世界40多個產茶國家之中,亞洲國家的產茶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5%以上,我國更是亞洲的主要產茶區。
茶葉發源于中國,具體地點是在云南,云南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,云嶺南段高黎貢山、怒山、無量山、哀牢山,存在大量直徑1m、高數十米的野生大茶樹和數以萬畝計的野生茶樹群落就是證明。云南產茶歷史極為悠久,公元前1046年,云南先民濮人就把茶葉獻給周武王,唐代就供應西藏、青海、甘肅地區,明代普洱茶成為舉國之飲,清代普洱茶名重天下。
近40年,普洱茶重新得到巨大發展。至2018年云南茶葉面積630萬畝,采摘面積600萬畝。普洱茶產量14.3萬噸。紅茶產量8.1萬噸;綠茶產量7.9萬噸,其他茶類0.3萬噸。茶產業綜合產值843億元。相輔相成,面積全國第一,產量次于福建、浙江,居第三位。26個兄弟民族1000多萬人賴為生計,成為云南農業支柱大產業,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、實實在在的大產業,是云南廣大山區、26個兄弟民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重要經濟基礎。近年來,普洱茶由于其不同于其他茶的獨有特征與保健功能,受到社會的寵愛,風靡中國,馳譽世界,聲譽和價值得到歷史的回歸,在茶葉中獨樹一幟、如日中天。由于炒作與市場理性回歸,普洱茶市場在激烈的碰撞中,遇到了一些困難,但它將在風雨中繼續成長,憑借天賦的內在力量,在市場中不斷壯大。
首先我們來看一副對聯:普洱鐵觀音松濤烹雪醒詩夢;龍井碧螺春竹院彌香蕩濁塵。這是懸掛于香港某茶肆中的一副有名的對聯,在此對聯中,就是將普洱茶位尊第一,這不僅說明了
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寵程度,也表明普洱茶在中國茶葉中占有的分量。作為飲茶、愛茶者,倘若不了解普洱茶,殊為遺憾。
普洱茶的命名
普洱茶屬于我國十大名茶之一,歷史悠久。以往,人們慣以普洱茶作為云南茶葉的通稱,即云南所產茶葉都被稱為 “普洱茶”。實際上,普洱茶真正的主產地在云南昌寧縣以南,沿著瀾滄江東西兩岸分布的鳳慶、 臨滄、雙江、永德、勐海、思茅、 景洪等縣市,其中尤以西雙版納一帶為最多。普洱茶歷史久遠,身世撲朔迷離,其名稱的由來,也眾說紛紜,有說法認為,普洱茶的原產地就是思茅地區的普洱縣,普洱茶因地名而得。較主流的看法則認為,歷史上的普洱茶是以古“六大茶山”所產大葉種茶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,以及由青毛茶壓制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。普洱作為云南南部的重要貿易集鎮和市場,歷來都是茶葉集散地,普洱茶也因此而得名。
在普洱茶區,茶民中世代相傳的一個傳說,也跟普洱茶的名字有關。相傳7世紀左右,古代南詔國所轄的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發生了大型瘟疫,一時間哀鴻遍野、死傷無數。普賢菩薩為解救蒼生而化身老農,摘采綠葉供百姓煮沸飲用,疫竟不藥而愈。當地居民為感念菩薩恩德,從此廣種大葉種茶,并因茶葉狀似普賢之耳而將其命名為“普耳”;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,二者合并而稱“普洱”。此一說,充分表明了當地人民視茶為上天恩物感激、崇拜之情,帶有強烈的神話色彩。
近來也有學者指出,早在2000多年前,佢族與布朗、德昂等民族的先民一起開發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地區,這三個民族都是周秦時期“百濮”的分支。“普洱”一詞原應指 “普洱人”,即是上述三個民族的種茶先民“濮人”的泛稱,因人名而有地名,之后才有由普洱人種植的普洱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