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醫方集序
黃圣發,中國茶戰略合作聯盟策劃顧問,中華茶道人道商道論壇秘書長,僑交會一帶一路中華茶文化書畫展總策劃,汕頭潮繡藝術館策劃顧問,醉心于中華優秀文化,研習陽明心學,道德經,及佛學,禪學,多次策劃茶博會,2004年策劃廣州中華茶文化節任藝術總監,2006策劃汕頭中華國際茶博會和中華茶道人道商道論壇,茶道音樂會,茶山游養生會,茶禪會,茶道與香道,琴棋書畫雅集,家學淵源, 為箏藝世家, 善彈箏,形成清麗典雅,韻深致遠的藝術風格, 為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,推動東方文藝復興而積極推動茶文化產業,策劃了東方雅韻茶文化品牌和心語手工茶藝慈善品牌,本著志于道,立于德,依于仁,游于藝的理念,團結志同道合的有緣人, 共走復興路,同圓中國夢, 帶 路,茶香人間,文化復興, 世界和平!
頌曰:茶乃天賜百藥王,醫有三品爾須知,藥醫食醫上茶醫,不治已病治未??!養生至尊神妙方!茶禪丹道悟真如,天地人和得甘露,詩書琴韻樂升平!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!東方神藥之“藥”字乃為東方之瑞草木字旁加上東方雅韻之妙“樂”是為《藥師經》經文:“一時佛在樂音樹下”“樂音十茶樹!”是以我們以弘揚東方茶文化和東方雅韻之國樂及潮樂!以之為文化使命及修持法要!
自神農嘗百草,以茶解其毒,以茶為醫至今數千年之久矣!自古天子以至庶民,品茶香、賞茶趣、知茶理、明茶義,以茶保生,備茶為養,日保其天和,使苛疾無作,百姓無不依從。 經曰:“不治已病,治未病”。茶醫,病未然之防,治未病之道也。
以茶為醫若何?典載,茶,即藥也,久服安心、益氣、聰察、少臥、輕身、耐老。其效清利頭目、安神除煩、生津止渴、消食化痰、清熱解毒、利尿醒酒。正所謂“諸藥為各病之藥,茶為萬病之藥”,療百病皆瘥。“何須魏帝一丸藥,且盡盧仝七碗茶”,贊為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藥,實不虛也!
次則茶品類繁多,乃文化之載體;色香味型俱佳,賞心悅目,芬芳撲鼻,是生活之必須。
再則茶通諸道,以茶為媒,內外兼修,調氣、安神、凈心、參禪、悟道,故有禪茶、茶道、茶藝、茶禮、茶醫之法而各生差別。
茶之性:味苦、甘、微寒、無毒。甘者補之而苦則瀉之,可知茶乃兼補瀉之良藥。具寒涼之性,故清熱解毒,可入五臟。
茶之機:頭目不清,熱熏上也。以苦泄其熱,則上清矣。且茶體輕浮,采摘之時,芽蘗初萌,正得春升之氣。味雖苦而氣則薄,乃明中之陽,可升可降。
然醫有三品,下品藥醫、中品食醫、上品茶醫。醫身心之疾,茶醫至尊!以茶為醫者,須悟道明理,明了陰陽五行、性味歸經、識機辨證,而后處方,依君、臣、佐、使之法。以茶為本,輔以諸藥,療治百病,方可名茶醫。
是故,茶乃天賜之恩物,萬病之佳藥,養生之至尊,延齡之妙術,醫家之神方,不可不知也,不可或少也!
盧胤堯於庚子 •春
中華茶文化,國學經典文化,至中國茶書房!從文化到產業!從軟件到硬件!我們已儲備積累了起碼二十多年!今已幸逢偉大新時代(天時)適逢深圳鵬城(創新城市,閱讀之都,設計之都,得地利)并以匯聚聯結(中華茶文化專家,國學大家,企業家等人才得人和?。┐藭r以大胸懷,大格局,大手筆運作而起!我們已胸有成竹!志在必得!